曾经的日系车,凭借省油、耐用、舒适的特性,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。然而,随着电动化、智能化的浪潮奔袭而来,此前的一时无两,也陷入了油与电的囚徒困境。
过去一年,本田、丰田、日产在华集体受挫,销量大幅下跌,不仅电动化不见起色,燃油车市场的地位也受到了影响。不过,与逐渐丧失的话语权和议价权相比,市场信心的慢慢消散则更为致命。
面对这一局面,有人开始花式自救,有人选择主动躺平。市场是一面镜子,不仅映出了企业当前的状态,还预示着其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一、销量全面失速,丰田也绷不住了
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,2023年日系车的零售份额为17%,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,成为降幅最大的板块,也跌至历史最低点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已是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连续第三年下滑,此前三年(2020-2022)该项数据分别为24.1%、22.6%和20%。
对于日系车在华销量零售份额创新低,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,这在史上极为罕见,但并不意外。
日系车市场份额溃缩的背后,电动化进程缓慢是原因之一,但燃油车阵地失守同样值得关注。
从乘联会的统计的“22-23传统动力乘用车厂家品牌销量走势”图中能看出,合资品牌方面,“南北大众”在燃油车市场依旧具备统治力,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五。广汽丰田排名第六、上汽通用排名第七、东风日产排名第十。
从增速上看,自主品牌奇瑞、吉利、上汽乘用车和长城都保持着正增长,反观合资品牌只有一汽-大众增速为正。
日系品牌中,只有广汽丰田和东风日产挤进前十,但东风日产的增速却为-27%。更惨的是,在前十中已经看不见一汽丰田、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的身影。
由于船大难掉头,目前合资品牌的销量仍依赖传统燃油车。但一方面,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正在被新能源抢占;另一方面,自主品牌凭借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快速崛起,一步步吞食着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。
当然,各品牌旗下的合资公司之间,市场表现不同,不能一言以蔽之。让我们通过上险量,看一看丰田、本田以及日产的五家合资品牌在2023年的表现。
广汽丰田去年再次超越“大哥”一汽丰田,位居主流日系合资品牌之首,上险量约为90.05万辆,不过相比2022年超百万辆的表现,下滑幅度也达到两位数。一汽丰田的上险量为76.5万辆左右,不但较2022年未能止跌回升,更是连续两年未能实现年销百万辆的目标。
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表现较为均衡,两家全年上险量均为60万辆左右。东风日产2023年上险量为73.5万辆左右,降幅为五家中之最,超过18%。
虽然丰田的下滑趋势是最慢的,然而代表性却是最强的。尤其是一汽丰田的现状,更是指明了日系车陷入泥沼的问题所在。
2023年,一汽丰田在的上险量约76.5万辆,仍未回到疫情前(2019年)79.5万辆的水平。反观广汽丰田,2019年时的上险量约为67.6万辆,2023年的上险量已经升至90万辆的水平。
连续三年输给广汽丰田,并不是偶然现象,背后既有市场发展的外因,也有企业战略层面的内因。
二、日系电动汽车无人问津,困于态度还是困于技术?
先从市场层面看,日系品牌发展受阻,主因在于电动化转型缓慢。整体而言,日系车企对于电动化的态度,相比自主品牌和德系车,仍属于较为保守的一方。
三大品牌之间也各有不同,日产的态度稍显积极,但是在技术层面却没有太大突破,不仅e-power难言领先,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ariya艾睿雅也没有优势,去年的上险量只有2903辆。不过,深耕电动车市场多年的日产,发展方向是较为明晰的。
至于本田,有些难以琢磨。本田技研工业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缝村早苗在去年表示,2027年后将停止在中国市场投放新的燃油车型,他们也的确推出了纯电品牌e:n。但是,电动概念车没少发布,可真正量产的却只有e:ns1/e:np1这一款车型。
丰田的态度则比较割裂,一方面他们在中国成立了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(中国)有限公司,宣称将累计投入6.89亿美元,用于电动化、智能化领域的研发布局。但另一方面,丰田章男还在不遗余力的唱衰电动汽车。
近期,他又发表言论称,无论电动汽车取得多大的进步,混动汽车、燃料电池电动汽车、氢燃料汽车仍然将占到市场销量的70%。在这位丰田汽车董事长看来,纯电动汽车最多只会占到未来全球汽车市场总体销量的30%。
对此言论,特斯拉ceo埃隆·马斯克只在社交平台上回复了一个叹气(sigh),无奈之情溢于言表。
诚然,从市场销量上看,特斯拉的确难以成为丰田的对手,前者2023年全球新车交付量约181万辆,同比增长38%,后者(包括子公司大发和日野汽车)则达到创纪录的1123.3万辆,同比增长7.2%,只不过纯电动汽车的占比不到1%。
但在资本市场,丰田却早已被特斯拉甩开。早在2020年6月10日,特斯拉凭借超过1830亿美元的市值,超过丰田(1800亿美元),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。
(2023年东京车展上,丰田章男乘坐电动摆动车路过比亚迪展台时表情复杂)
虽然丰田章男已经于2023年4月1日正式卸任丰田汽车公司ceo一职,将公司交给了更加年轻的佐藤恒治。但作为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之孙,丰田章男仍是丰田汽车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,他对于纯电动汽车的态度对于丰田的技术路线仍有深远影响。
而要丰田章男短期内改变对电动汽车的态度,似乎并不现实。在此背景下,无论是广汽丰田也好,还是一汽丰田也罢,即便想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上有所作为,同样也不现实。
2023年4月上市的一汽丰田bz3,至年末的总上险量约2.4万辆,月均上牌约3000辆,这已经是日系车中表现较好的纯电动汽车了。但需要指出的是,一汽丰田bz3更多流向了b端网约车市场,而非私人用户。
同时,在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投产的bz4x表现更加乏力,两家车企合计全年销售该车的上险量也只刚刚超过1.1万辆。
丰田章男的态度的确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,但是日系车企在纯电动汽车赛道左顾右盼、步伐缓慢也是不争的事实。如此一来,不但错失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红利期,也让传统燃油车市场遭受连累。不想沦为下一个韩系车,日系车只有放弃幻想、趁早转型。
三、日系车转型,下一步该怎么走?
整体市场表现陷入困境,应该如何应对?
电动化的牌肯定还是要打,但是该怎么打、打哪张,各品牌、各合资公司之间也出现了不同的走向,较为普遍的就是推出独立的新能源子品牌。
2023年9月21日,东风本田率先推出新能源子品牌灵悉。基于灵悉l概念车打造的量产版本,预计于2024年内正式上市。
自主品牌车企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、为了与燃油车做区隔,不停推出新品牌的做法很常见,但合资品牌中,东风本田确实第一家。2023年7月,东风本田在成立二十周年活动上宣布,到2027年停止投放燃油车。
2023年10月举办的东京车展期间,日产汽车一口气发布了5款纯电动概念车,展示其电动化转型的决心。谈及在华发展,日产汽车公司董事、代表执行官、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(makoto uchida)给出了“在中国,为中国”的表态。
“日产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日产已经有20年历史,累计销售日产品牌车辆超过1500万辆,已拥有一批认可日产品牌的用户,还有中国本土品牌启辰,我们将运用这些优势来开发适合中国用户的电驱化产品。”内田诚进一步表示。
2023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,广汽丰田也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品牌铂智品牌。2024年内将会推出铂智品牌全新大紧凑型(a 级)纯电suv和纯电中大型轿车等全新产品。
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在铂智品牌发布会上表示:“广汽丰田将深度融合股东双方的优势资源,从过往单向输出‘拿来主义’的合资1.0时代,迭代到双向赋能‘融合共创’的合资2.0时代,构建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合资体系,释放新合资‘1 1>2’的先进生产力。”
从此前自主品牌采取类似的方式发展来看,比如长安推出阿维塔、深蓝,比亚迪推出仰望、方程豹等,东风本田、广汽丰田先后推出新能源汽车子品牌,也有望推动旗下电动汽车发展更具自主性和灵活性,为合资品牌转型找到破局之路。
相比上述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积极尝试,一汽丰田却将转型的重心放在了燃油车高端化方向。
2022年11月,一汽丰田为全新皇冠品牌举行线上发布会,皇冠品牌正式宣告“复活”。在当时官方公布的规划中,皇冠品牌的产品阵容由全新皇冠sportcross、全新皇冠sedan、皇冠威尔法和皇冠陆放组成,涵盖轿车、跨界车、suv和mpv四大高端细分市场。
在能源形式上,皇冠品牌旗下车型并未涉及纯电动汽车,而是油电混合和传统燃油车。
发展至今,皇冠品牌并没有为一汽丰田打开高端向上的通道,皇冠陆放2023年销量只有48241辆,月均4000辆左右。皇冠sportcross、皇冠sedan作为小众车型,目前在市场上也并没有引发太多关注。
2024年,一汽丰田将会推出全新皇冠、全新bz纯电跨界车,并导入全新普拉多。
东风本田、广汽丰田已设立新能源汽车子品牌灵悉、铂智,东风日产在中国的电动汽车战略除了日产主品牌之外,也有启辰品牌进行承接,一汽丰田此时还在死磕燃油车高端化,如果在新能源领域没有更多动作,恐怕会再次错失转型契机,继续在销量和市场份额方面沦为边缘品牌。
最后:
2023年贯穿中国汽车市场全年的价格战硝烟还未散去,进入2024年市场将进入更加激烈的淘汰赛阶段。将被淘汰的不只是尾部的造车新势力,更有转型不力的传统合资品牌。
韩系车从主流到边缘也不过短短几年,谁还在躺着吃老本?谁已经动身奔赴星光赶路忙?留给日系品牌转型的时间不多了。
来源:网通社
编辑:唐洁琼